反诈防骗网

反诈防骗网

这10种“兼职”都是帮信陷阱!家长速查!孩子有这4个特征可能正在犯罪

佚名

这10种“兼职”都是帮信陷阱!家长速查!孩子有这4个特征可能正在犯罪...

帮信罪,全称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,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还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,情节严重的行为。

在网络犯罪的黑色产业链中,帮信罪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,为电信网络诈骗、网络赌博、网络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,让犯罪分子更容易得逞。

下面,咱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十种可能触犯帮信罪的行为,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,千万别踩坑!

一、出租、出借、出售 “两卡”

“两卡”指的是电话卡和银行卡,犯罪分子常常利用这些卡来拨打诈骗电话、转移诈骗资金,进行洗钱等非法活动。

【典型案例】在校学生庞某,经朋友介绍将自己名下的一张银行卡出售给他人,获利1000元。他以为这只是简单的“卖卡”行为,没料到这张卡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,涉案金额高达50余万元。最终,庞某因涉嫌帮信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 

二、发放涉黄小卡片

如今,发放涉黄小卡片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刷单诈骗引流手段。诈骗分子利用人们的好奇心,通过小卡片吸引受害者扫描二维码,下载涉诈APP,进而实施精准诈骗。

【典型案例】李某为了赚取快钱,和几个朋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张贴涉黄小卡片。他们以为这只是简单的“小生意”,没想到很快就被警方盯上。原来,他们张贴的小卡片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诈骗团伙,通过这种方式诱导了众多受害者上当受骗。李某等人因涉嫌帮信罪被警方抓获,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。

三、“手机口”诈骗

“手机口”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特殊设备或软件,将境外的诈骗电话伪装成境内的正常号码,拨打给受害者。而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,为诈骗分子提供“手机口”服务,成为了他们的帮凶。

【典型案例】青海某高校学生赵某,在网上看到一则“轻松赚钱”的兼职信息,只需要用自己的手机拨打一些指定的号码,每小时就能获得几百元的报酬。然而,赵某拨打的电话都是诈骗电话,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帮信罪。最终,赵某被警方抓获,他不仅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,还面临着法律的严厉制裁。

图片

四、安装“VOIP”“GOIP”

VOIP是基于IP的语音传输技术,能实现异地远程拨号;GOIP则是虚拟拨号设备,能从境外任意切换手机号码拨打受害人电话,逃避公安机关打击。VOIP和GOIP设备是网络通信中的专业设备,却成了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。

【典型案例】有一天,一个陌生人找到张某,承诺给他高额报酬,让他帮忙安装一些设备。张某按照对方的指示,在出租屋内安装了VOIP设备。最终,张某因涉嫌帮信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,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
图片

五、“跑分”洗钱

“跑分”,就是利用自己的银行卡或支付账户,为他人进行代收款,然后再将款项转出去,从中赚取一定比例的佣金。这些资金很可能是电信网络诈骗、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赃款,参与“跑分”就相当于为这些犯罪行为提供资金转移的渠道,涉嫌帮信罪。

【典型案例】大学生胡某在网上看到了“跑分”兼职的信息,觉得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,于是就加入了“跑分”团伙,还拉上了同学一起。然而,没过多久,胡某和他的同学们都被警方抓获。他们不仅要退还非法所得,还面临着法律的制裁。胡某的行为不仅毁了自己的前程,也毁了同学的前程。

六、充当“车手”取现

“车手”,就是帮助诈骗分子将诈骗所得的资金从银行卡中取出来的人。这些人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,在不同的银行网点、ATM机进行取现操作,然后将现金交给诈骗分子。这种行为直接帮助诈骗分子实现了赃款的转移,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

【典型案例】廖某某等人为了获取高额报酬,明知是诈骗资金,仍帮助境外上线取现。他们按照上线的指示,频繁在各地的银行网点取现。然而,天网恢恢疏而不漏,警方经过缜密侦查,最终将廖某某等人抓获。他们因涉嫌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七、兼职“代购”

如今,网络兼职五花八门,其中有一种看似普通的“代购”兼职,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。一些不法分子会以“代购”为名,实际上是利用兼职人员的身份和账户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。这些兼职人员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成为了犯罪分子的“工具人”。

【典型案例】大学生小美在网上看到一则“兼职代购”的信息,对方承诺每完成一笔代购任务,就能获得高额佣金。小美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赚钱机会,于是就应聘了这份兼职。起初,她只是按照对方的要求购买一些商品,然后寄到指定的地址。但后来她发现,这些商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,而且购买的数量也非常奇怪。直到有一天,警方找到她,她才知道自己参与的所谓“代购”,实际上是为诈骗分子洗钱。小美虽然没有主观上的犯罪故意,但她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帮信罪,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麻烦。

八、为诈骗团伙提供收款码

一些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向他人借用收款码,用于接收诈骗所得的资金。而提供收款码的人,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触犯了帮信罪。

【典型案例】老张是一个小商贩,有一天,一个陌生人找到他,说自己有一些货款需要通过他的收款码转一下,承诺给他一定的报酬。老张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,就同意了。然而,他并不知道,这些资金是诈骗分子的赃款。后来,警方在调查一起电诈案件时,发现了老张的收款码,老张也因此被牵连其中。虽然老张并非故意为之,但他的行为已经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帮助,他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
九、帮助诈骗团伙注册账号

诈骗分子为了实施犯罪,往往需要大量的账号。于是,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账号,其中就包括雇佣他人帮忙注册账号。而那些帮助诈骗团伙注册账号的人,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触犯帮信罪。

【典型案例】小赵是一名在校大学生,为了赚取一些零花钱,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份“帮忙注册账号”的兼职。对方要求他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一些社交账号、游戏账号等,每注册一个账号就能获得一定的报酬。小赵没有多想,就按照对方的要求注册了大量账号。后来他才知道,这些账号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。小赵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帮信罪,面临法律的制裁。

十、为诈骗团伙搭建网站

如果在明知客户是诈骗团伙的情况下,还为其搭建网站,那就涉嫌帮信罪了。诈骗团伙通过这些网站实施诈骗活动,会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损失。

【典型案例】小张是一名技术人员,有一天,一个神秘客户找到他,要求他帮忙搭建一个网站,承诺给他高额报酬。小张在没有了解对方真实意图的情况下,就按照要求搭建了网站。后来他发现,这个网站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,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。

在帮信罪的打击过程中,我们关注到一个特殊群体——未成年人。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,他们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,成为帮信行为的“工具人”。

家长、老师和同学要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行为,及时发现并阻止可能的帮信行为。如果有以下四种行为,有可能正在进行帮信行为:

1、安装特殊通讯软件

一些特殊的通讯软件,如“飞机”“蝙蝠”等,常常被不法分子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通讯。这些软件通常具有加密功能,不易被监管。如果未成年人的手机中安装了这类软件,且频繁使用,可能意味着他们已经与不法分子有了接触,甚至正在参与一些违法犯罪活动。

图片

2、突然出手大方

未成年人大多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,如果孩子突然出手大方,购买超出其经济能力的物品,如名牌服装、高档电子产品等,或者频繁请客吃饭、娱乐消费,有可能是他们参与了帮信行为,获得了非法收入。家长们要及时与孩子沟通,了解他们的资金来源,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。

3、频繁更换手机卡或银行卡

正常情况下,未成年人无需频繁更换手机卡和银行卡。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,很可能是他们的“两卡”被用于非法活动,如出租、出售给不法分子,或者参与了“跑分”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。家长和老师要留心孩子的这一行为,及时了解情况,避免孩子陷入更深的法律风险。

4、参与不明兼职

如今,很多未成年人会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,锻炼自己的能力,赚取一些零花钱。但一些看似普通的兼职,如拉人进群、注册账号、网络推广等,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家长和老师要教育未成年人提高警惕,仔细甄别兼职信息,避免陷入“兼职陷阱”。

标签:兼职陷阱

发布评论 2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评论列表

2025-03-12

这10种“兼职”都是帮信陷阱!家长速查!孩子有这4个特征可能正在犯罪...

2025-03-12

帮信罪,全称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,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还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