骗局曝光!专坑老年人,速转亲友群提醒!...
“孙子发来视频借钱,连脸上痣的位置都一模一样,结果竟是AI实时换脸!”
“元宇宙里‘老战友’邀你投资养老社区,充值10万后人间蒸发......”
2025年,诈骗技术已进化到“真假难辨”的时代。国家反诈中心数据显示,老年人技术型诈骗占比飙升至87%,AI深度伪造案件同比激增120%。
今天,我们结合最新诈骗案例和专家建议,为老年朋友整理出一份《防诈指南》。文末附【紧急情况应对流程图】,建议转发家族群!
新型诈骗四大套路
专攻老年人软肋
1、AI实时换脸视频/ AI语音克隆,营造紧急陷阱
案例1:上海李阿姨接到“儿子”视频,背景是医院走廊,要求转账20万手术费,事后发现视频由AI实时生成,连眨眼频率都完美复刻。 案例2:北京张叔叔接到“孙子”电话,背景有哭声和救护车声,要求转账8万手术费,事后发现声音是AI合成。 套路: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/语音克隆技术,模仿子女、亲属或公检法人员的声⾳,编造如突发疾病、意外事故或卷入违法犯罪等紧急情况,使老年人慌乱失措,失去理智判断,进而按照他们的指令进行转账。
2、元宇宙虚拟身份诈骗
套路:诈骗分子在元宇宙平台伪造“老战友”虚拟形象,以“养老社区项目”诱导投资。 高危信号: ✅ 承诺超高收益 ✅ 要求充值虚拟货币或扫描不明二维码
3、钓鱼WiFi,偷取个人信息
套路:不少老年人为了节省流量,在公共场所都喜欢连接免费的公共WiFi,不少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会架设伪装的钓鱼WiFi热点,一旦老年人连接上这些虚假WiFi,就会泄露手机里的个人信息,包括银行卡号、密码等。
4、虚假APP,披着官方外衣的骗局
套路:不法分子通过仿冒官方APP的图标和界面,伪造高仿真的虚假平台,以“限时福利”“高额返利”等虚假宣传为幌子,诱导老年人下载安装。此类非法程序在用户注册过程中非法获取个人身份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,随后通过隐蔽的支付接口盗刷账户资金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高仿诈骗APP甚至具备仿冒官方客服、伪造交易记录等复合型欺诈功能。 高危信号: ✅ 应用商店搜不到 ✅ 频繁弹广告、索要短信验证码
防诈7招口诀
守住养老钱
第1招:视频通话“三验法则”
1️⃣ 验实时:要求对方手持当日报纸或特定物品 2️⃣ 验细节:突然询问共同经历/只有本人才知道的问题 3️⃣ 验环境:注意背景动态(如走动路人、时钟走动)
第2招:元宇宙“两不原则”
➤ 不添加虚拟平台陌生好友 ➤ 不参与需充值虚拟货币的“养老投资”
第3招:APP下载“三验证”
1️⃣ 验证来源:仅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 2️⃣ 验证图标:对比官网LOGO,防“李鬼”软件 3️⃣ 禁用部分权限:禁用“永久访问相册”“后台定位” “读取通讯录” “人脸数据自动上传”等权限
第4招:个人信息“四不晒”
不晒身份证、银行卡, 不晒快递单(含地址电话), 不晒行程车票(暴露出行时间), 不晒人脸动态视频(防AI换脸)
第5招:转账汇款“双确认”
▪ 真人确认:亲友熟人线上发来的消息,若包含转账汇款、提供个人信息、提供短信验证码等涉及重要决策或敏感信息请求,应保持高度警惕,通过主动更换渠道如电话、视频提问等方式多重确认对方身份 ▪ 渠道确认:通过银行柜台或官方APP操作,大额转账需通过虹膜识别+动态密码双重确认
第6招:谨慎对待陌生信息/电话
▪ 不要轻易接听陌生来电,特别是那些声称来自公检法机关并要求转账至“安全账户”的电话,这种肯定是诈骗 ▪ 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自动拦截诈骗电话
第7招:紧急情况“一键报警”
▪ 手机设置快捷拨号(如长按1键直联110) ▪ 开启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 的“亲情守护”模式
紧急情况应对流程图
1️⃣ 已转账:立即拨打110 → 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→ 保存通话记录/截图 2️⃣ 信息泄露:挂失银行卡 → 修改所有平台密码 → 开启账户登录提醒 3️⃣ 遭遇AI换脸诈骗:保存聊天记录 → 用“国家反诈中心” APP扫描视频 → 提交至区块链存证 → 拨打110 4️⃣ 元宇宙资产被盗:注销虚拟账户 → 向网信办举报 → 联系银行冻结关联支付
/ 温馨提示
科技本无善恶,警惕方能护周全
来源:龙泉普法驿站
标签:
评论列表
骗局曝光!专坑老年人,速转亲友群提醒!...
“孙子发来视频借钱,连脸上痣的位置都一模一样,结果竟是AI实时换脸!” “元宇宙里‘老战友’邀你投资养老社区,充值10万后人间蒸发......” 2025年,诈骗技术已进化到“真假难辨”的时代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