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一”假期还没到,我也还没出门,几十万就没了!...
阳光、沙滩、海浪
怀揣着对大海的憧憬向往
雅安张女士(化名)
定下成都飞往海南的机票
准备在海边度过愉快的五一假期
但她还没出门
甚至行李都没准备好
就被诈骗了3万余元!
案情回放
张女士在网上预定了从成都飞向海南的机票,当其正为旅行做准备时,突然接到“00”开头并自称“中国民航官方客服”的电话。在电话中,“客服”准确地说出了张女士的身份证号码及订票信息,告知其飞机因故障无法起飞,现可进行退票或改签,还承诺将“补偿”300元。
诈骗电话
还没出发,飞机就“熄火”了,这让张女士有点气恼,于是对着“客服”发了一顿牢骚。挂断电话后,当她正在考虑退票还是改签时,就收到了含有“客服”微信联系方式以及“免费退改签”并“补偿”旅客的短信。
诈骗短信
气归气,何况还有300元“补偿”。随后,张女士添加“客服”微信,告知了“改签”意向。“客服”称,“改签”和领取“补偿金”需要在“官方APP”上操作,并向她发来链接,让其下载一款名为“线上办公”的APP。
涉诈APP
为及时“改签”机票,张女士按“客服”要求下载了该APP,同时打开了手机权限以及屏幕共享,手机上的信息就这样完全暴露在对方眼里。
操作中,“客服”让张女士多次输入密码登录银行APP查看余额,并开启了免密支付,随后手机突然收到银行卡数条转账成功的短信。慌忙之下,张女士立即退出APP,但也为时已晚,最终被骗3万余元。
无独有偶,近日正要去外地度假的罗先生(化名)也遭遇了同样的骗局。但不同的是,罗先生在前期并未相信“退改签赔付”,也拒绝了“客服”帮助改签。
骗子见无法说服便改变话术,告知罗先生购票时购买了延误保险,如果不接受“赔付”就无法完成“改签”。并声称只需罗先生提供支付宝收款码等待赔付到账就行,其他的信息均不需要,并向罗先生发去一条带有“改签”链接的短信。
在骗子的“软磨硬泡”下,罗先生尽管有一定的防骗意识,但还是产生了自我怀疑,以为对方是真“客服”。随后,他点击链接,在所谓的“官方网站”上传了自己的支付宝收款码。
10分钟后骗子告知罗先生,因上传支付宝收款码“超时”无法“赔付”,让罗先生在“网站”上绑定自己的银行卡进行退款,并建议罗先生下载“线上会议”APP,由“客服”指导进行“赔偿”和“改签”。
罗先生按照骗子的指示,下载了涉诈APP进入屏幕共享会议室,期间多次在骗子的诱导下,打开银行APP查看余额,并在“官方网站”输入银行卡信息、密码以及验证码信息等,最终被骗子分多笔转走其卡内资金,共计30万余元。
诈骗套路分析
01获取信息,骗取信任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订票信息,在受害人临出行前,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,骗取信任。
02提出理赔,设下陷阱
取得信任后,诈骗分子谎称改签或退票可给予赔偿金,诱导受害人下载会议类APP,开启屏幕共享,从而获得受害人银行卡余额等信息。
03屏幕共享,诱导转账
诈骗分子利用屏幕共享套取受害人银行卡账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后,通过远程控制受害人手机转走资金;或以“转账验证账户安全”“转账确保理赔通道畅通”等话术,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,从而完成诈骗。
“熊猫反诈”温馨提醒
广大群众如果接到自称“航空公司客服”来电,开口就称“退改签”机票可以进行赔付,并要求下载APP开启会议或屏幕共享的,一定不能相信!在日常生活中,千万不要与陌生人共享手机屏幕,更不能在陌生网站上随意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,谨防被骗!
标签:
评论列表
“五一”假期还没到,我也还没出门,几十万就没了!...
阳光、沙滩、海浪 怀揣着对大海的憧憬向往 雅安张女士(化名) 定下成都飞往海南的机票 准备在海边度过愉快的五一假期 但她还没出门 甚至行李都没准备好 就被诈骗了3万余元! 案情回放 张女...